| |
|
|
|
請與我聯係
|
概要 中國文化沙龍(China
Culture Saloon)是為了促進中台日文化交流,教授中國語,於1987年在日本京都創建的。以來,中國文化沙龍的中文簡化字教室和中文傳統字教室遍布日本全國。此外,中文-日語-英語-俄文-韓語的商務翻譯,中國文化宣傳,中國藝術沙龍,中國藝術品販賣等中國文化有關的事業也在進行。近年,隨著日本企業的大陸進出,中國的工廠管理,貿易衝突輕減助言等貿易支援等事業在日本獲得好評。特別是最近的幾年以來,中日政治關係相當惡化,中日之間的各種問題的報道使日本的輿論界陰霾密布,中日親善和睦為鄰的氣氛被蕩滌得乾乾淨淨。儘管中日邦交恢復40周年,但中日外交關係仍然「磕磕碰碰」。不過中國和日本是世界上僅有使用漢字的「同文異化」的兩個國家。對於日本人來說,自己使用的漢字的故鄉是中國,對於中國人來說,自己使用上百的單詞是來自於日本;所以中國和日本無論在歷史,在現代都是無法切割的近鄰或者親戚或者兄弟的關係,無論在哪一段歷史中,中日反目的時期都沒能長久。回顧歷史,遠在日本的繩文時代(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300年,大陸的仰韶文化至戰國時代),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中國的戰國時代至西晉時代),古墳時代(公元300年至440年,中國的東漢至南北朝),在公元前後的3600年之間,日本與大陸的王朝都是友好相處的。從公元600年到618年,大和朝廷向中國派遣過5次遣唐使。
日本和大陸王朝的第一次衝突發生在公元663年朝鮮半島的白村江。但是敵對關係僅僅繼續了兩年。兩年後的公元665年,唐朝派遣使節來日,遣唐使再開。日中迅速恢復了正常邦交關係。在這樣的氣氛下公元774年鑑真和尚來日,日中正常關係一直維持了1200年直到中近代的明治時代1894年日清戰爭為止。日本進入明治時代以來,隨著日本的現代化進程,亞洲被攪得天昏地亂。1927年山東出兵,1928年張作霖暗殺,1931年到1945年日中戰爭。日中再次落入反目時期。直到之後的1972年日中友好條約簽署,中日終于回到了友好氛圍氣。也即是說,在從彌生時代至今的2300年間,真正的敵對關係不到100年。兩國歷史的大半還是正常的國家關係。我相信,日中的將來必定恢復到正常和友好。中國和日本必將回歸到共同文化的原點。日本和中國將在共同漢字文化的基礎上迎接嶄新而內涵豐富的日中新關係。
|
|
|
融入日本社会的華夏文化
◆
京都府丹後半島上的「間人傳說」和「函石浜遺跡」中的大陸渡来人
秦朝是紀元前500年前後的王朝,在這個時代漢字已經普及。因此,在秦朝以來的日本社會中,流傳著多多少少的漢字。這些漢字也就形成了從大陸來的「渡来人」的傳說。進而分析,在這個時代之前、從大陸漂流來到日本的「史前渡来人」大概不計其數吧。比如,日本京都府北邊的丹後半島上的「間人」(發音和漢字沒有關係很奇怪,Taiza)的海濱城鎮,以「間人蟹」有名。「間人」這個名字的由来是,飛鳥時代的用明天皇(585-587年)的皇后,也既是聖徳太子的母親「穴穂部間人皇女」,為了躲避戰亂而寄居於此地,在她離開之前,把自己的名字贈送給了當地。而成了漢字是「間人kanjin」、發音卻是「退座taiza」這樣一個奇妙的地名。在当地,至今還流傳著一些不可思議的風俗,比如,埋葬死者的墳墓頭朝大陸。這個地區裡還有很多無法辨讀的石碑,古墳也星星點點地分布著。筆者的間人出身的一位日本人友人告訴我說:她的父親告訴她:自己的祖先就是從大陸漂流而來的,因此,這位友人開始了中文的學習。1994年、筆者在這個城鎮鄰近的峰山町參加過一次考古報告會。在會上丹後半島上的「大田5号」古墳裡發掘出的一枚「方格規矩四神鏡」的發掘報告。在這個報告会上北京考古研究所的學者也參加了。在這面鏡的背面有這樣的銘文:「青龍3年(即235年)顔氏作鏡成文章」還雕刻有如下的銘文「左龍右虎避不詳、朱爵玄武順陰陽、八子九孫治中央、壽如金石宜候王」(意思是:左有龍右有虎,能避免不吉不祥,紅色的爵和玄武的刻紋順應陰陽之氣、八個兒子和九個孫子能治理國家,
壽如金如石一般永遠延續的帝王適應之鏡。)
這面鏡就是在函石浜遺跡附近發掘出來的。也就是說丹後半島猶如渡來人的跳板吧。
|
在函石浜遺跡裡大陸的前漢王莽時代(公元前46-23年)的貨幣(王莽幣)出土。上圖是王莽幣的五十株,下圖是王莽刀幣。
|
|
◆
日本和服的原點可能是隋朝?
或者彌生時代的貫頭衣?一
縄文弥生古墳時期的大和服裝 ◇從繩文時代或者彌生時代的土偶看來,無疑都穿著衣服。衣服的材料推斷是野獸的毛皮或者魚皮,野鳥的羽毛等等吧。漸漸變成了用植物纖維麻編織的衣服。三世紀末中國的歷史記錄《三國誌》中《魏誌》第三十卷中的《倭人傳》中這樣描寫當時的日本人「男子皆露紒 以木緜招頭
其衣幅 但結束相連 略無縫 婦人被髮屈紒 作衣如單被 穿其中央 貫頭衣之 種禾稻紵麻蠶桑 緝績出細紵縑緜
」 現代語的翻譯為:「男子全都在頭上結髮、用棉布纏繞頭部,他們的服裝僅僅是在身上的一塊布,但向相聯接,幾乎看不到縫結縫。婦女長髮披肩垂後,在髮端卷髮打結。服裝就想一張單被。頭從單被的中央貫穿,此衣稱為貫頭衣」。遺憾的是至今還沒有發現穿貫頭衣的土偶。
圖中的男性的衣服和帽子看起來很時髦吧。還帶著眼鏡。上衣是動作靈便的設計,下裝是容易穿脫的設計。衣服上還有當時流行的繩文花紋。居然還帶著項練。服裝上下設計得相當匹配。◇非常女性特色的土偶簡直就是繩文的維那斯。這個土偶是1993年在山形縣舟町的西之前遺跡出土的。45厘米高,是日本出土土偶的最大級。充滿魅力的女體形,頭上「仿佛卷著棉布」,上衣是薄衣,下裝是當今流行的裙褲。非常酷!◇出土的古墳時代的人形埴輪(埴輪日語發音haniwa
是一種用黏土燒製的陪葬物)從人形上看出當時的服裝已經男女有別,男形的衣服是緊身上衣,ェ松褲叉,膝蓋下係著繩子。女性的服裝是上衣和長裙,衣領的設計男女左操圓領為多。 |
◆直到日本江戶時代為止日本的法定貨幣居然是大陸的銅錢-述說著日中貿易歷史的銅錢 ◇2016年5月初的黃金周休假中,在京都府北部的鄉下的一間超市中的個人營業的古玩小攤子上,偶然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古代銅錢。仔細挑選後,除了挑出了江戶時代的日本銅錢以外,發現了大陸從宋朝到清朝的八種古銅錢。其中有,北宋時代(960-1279)的第三代皇帝的宋真宗的銅錢◆@「咸平元寶」(998年發行)。其次年代的銅錢是,北宋第六代皇帝的神宗皇帝就位的元豐元年(1078年)發行的
◆A「元豐通寶」。此外除開宋代以後的元代(1271-1368)與明代(1368-1644),還發現了清朝的4個時代的銅錢。◆B「康熙通寶」,清朝第4代康熙皇帝1661年-1722年發行。◆C「乾隆通寶」:清朝第6代乾隆皇帝1735年-1995年發行。◆D「嘉慶通寶」:清朝第7代嘉慶皇帝1661年-1795年發行。◆E「道光通寶」:清朝第8代道光皇帝1820年-1850年發行。此外,還發現了純粹日本的銅幣◆F「寛永通寶(1文)」◆G「寛永通寶(4文)」。據資料記載,
寛永通寶(1文)是1659年江戶時代前期的萬治2年發行的,
ェ永通寶(4文)是江戶時代中期的明和5年發行的。◇一剎那,我覺得自己眼前歷史的浪漫滾滾流來。那時,的大陸的朝廷還在和匈奴的遼國戰斗。不過北宋也是中國大陸的歷史長河中著名的太平時代。北宋設置了「市舶司」專事和日本,高麗進行東洋貿易以及和南洋各國進行南洋貿易。那個時代正是日本的藤原時代。日本開始設置「大宰府」,監督「鴻臚館」貿易。那時從宋朝進口的商品有:宋朝銅錢,陶器瓷器,絹織物,書籍,佛教經典,墨,硯臺,文具,香料,中藥材,繪畫,美術品等等。日本向大陸出口的商品有:銅礦石,硫黃礦,木材,工藝品等等。◇為什麼當時的日本不製造銅錢呢?
日本在歷史上製作過「富本錢」「和同開珎」等等錢幣,但是是否流通怎樣流通還不太清楚。根據資料,平安時代末期的平氏政權(1160-1185),自己並不發行貨幣,而大量進口宋錢。直到鐮倉時代也如此。◇日本當時沒有精鍊銅的技術而依ョ進口。通貨不足的部分由幕府政權無計劃鑄造的「私鑄錢」補足。不過,幕府並沒有製作高質量貨幣的技術而使得私鑄錢在品質上比不上從大陸進口的銅錢。製造銅錢需要高的技術,而且為了維持流通更需要強力的政權。更重要的是需要安定的社會。◇在歷史長河中,日本出產銅礦石,然後向具有精練技術的中國大陸出口,換取鑄造好的銅錢。在室町時代(1336-1573)的明朝貿易中銅錢居然是主要進口商品。◇日本大量製作銅錢是從江戶時代前期的萬治2年(1659)發行「ェ永通寶」開始的。「ェ永通寶」中,萬治2年發行的銅錢稱為「古ェ永」。以後隔了很長間隔期間沒有製造。ェ文8年(1668)開始再次發行ェ永通寶,稱為「新ェ永」。新ェ永和古ェ永的製造方法不同。銅錢上的文字(錢文)的書體有明顯不同。明和5年(1768)江戶深川千田新田幕府批准開始大量製造新ェ永。◇最近(2016年5月,在北京發現了大量的「ェ永通寶」。從照片上分析,很可能是新ェ永。直到清朝,在中國大陸有「ェ永通寶」也流通過的記錄。(凌焱)
|
|
|
◆日本関東的儒学学校「足利学校」 歷史遺跡足利学校是日本最古老的學校。其創建年代有各種說法。在歷史上已有定論的說法是,室町時代的永享11年(公元1439年)関東管領(將軍之下的最高職務)上杉憲實所創建。足利學校的人氣度在應仁之亂(室町時代的1467年發生的持續10年的內亂主要戰場的京都幾乎被焚燒一儘戰跡遺留至今)期間也絲毫不減,傳說學生數多達3000人。直到明治五年(公元1872年)廢校為止)上杉憲實的兒子上杉憲忠向該校進獻了當時缺陷的五經之中的易經的「周易注疏」,子孫的上杉憲房也向學校進獻了貴重的書籍。即使在戰亂期間也持續奠定了以學問為主的足利學校的基礎。在室町時代(公元1336年至1573年),學習儒學特別是學習易學的僧人非常多。從永正年直到天正年的50年間(公元1504年至1554年)的學生數年間有3000人。當時成為日本的最高學府。學校內祭祀學祖孔子,學校的主要建築物叫大成殿。在明朗而簡捷的聖廟裡安置著孔子的坐像。至今為止,歷史遺跡的足利學校的傳統儀式「釋奠」,其中的「兒童釋奠」是教育孩子從兒童時代起就關心足利學校,熱愛故鄉的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的儀式。歷史遺跡足利學校至今以介紹記錄孔子與弟子們對話內容的「論語」為中心,此外還展出「論語義疏」的復制品,足利學校編寫的「論語抄」等各種歷史文獻。 |
◆日式算盤與中式算盤 算盤的起源據說是中國,不過還沒有定論。在歷史上世界的各大文明的國家裡都有各種各樣的「算盤」。比如,瑪雅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希臘文化圈,巴比倫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等等國家都有各種各樣的算盤。從名稱和計算方法上推測,日本的算盤很可能是受到中國的影響。在中國,從公元前開始中國就有結繩計算的方法以及利用「算木」被稱為「籌算」的獨自的計算方法。這種計算方法是利用繩結,竹棍,木棒來計算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數位可以無限揄チ,不過算籌並不是珠子的形狀。珠子形狀的算籌最早的記載是公元200年左右,漢朝的「數術記遺」的書中介紹的利用珠子的算籌的計算方法。「珠算」的名稱最早出現在宋朝的「謝察微算経」裡。另外在三國時代之前中國就和中東的波斯帝國,歐洲的羅馬帝國有過貿易的痕跡,因此有關羽發明珠算的說法‧中國的算盤是在衡木上下分為兩段。13粱或者15粱是主流。上段為兩珠,下段為五珠。日本的算盤的發音「soroban」就是從中文發音(suanpan)演變而來的。在中國明朝時代的公元1570年的文獻《日本風土記》,作者候繼高。是當時倭寇(日本海盜)搔擾明朝沿海。沿海的中國人為倭寇所害。為了讓中國人認識日本和日本人而寫成的研究書‧在這本書裡就記載了日本算盤的中文發音(souban)。現在日本算盤的發音「soroban」大概就是從「soupan」而來的吧。日本現存最古老的算盤是前田利家(日本戰國時代武將1539-1599)所有。現存「尊経閣文庫」。
|
中国式算盤、13梁(桁)×上2珠、下5珠
|
日本式算盤、15桁×上1珠、下5珠
|
|
◆中國的宣紙和日本的和紙 ◇中國發現的現存最古的紙是前漢的漢宣帝(公元前74-49年)時代的紙和漢武帝(公元前141年-87年)時代的紙。后漢(東漢)時代中期的公元105年蔡倫向漢和帝獻上「蔡候紙」有記錄,所以中國現在以蔡倫為紙的發明者。后漢後期的公元200年代出現了白色的高級紙「左伯紙」,從那個時代起紙實際上在華夏大陸的各地都在製造。4世紀,造紙技術傳往朝鮮,7世紀從朝鮮傳往日本。公元751年傳往歐洲,紙的出現給世界以重大影響。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CEF)將中国的宣紙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登錄。宣紙的材料在宋朝的蘇易簡的《紙譜》中記載:「蜀人以麻,閩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麥麵稻桿,吳人以蠶,楚人以楮為紙」。現在,宣紙的材料分為四類:「棉料宣」稻桿40%,檀皮30%,「棉連宣紙」檀皮40%,「淨皮宣紙」檀皮60%,「特淨宣紙」檀皮80%。用青檀的皮造的宣紙可以自由自在控制墨跡,紙的本身很強而不容易破。用於一般的書法用紙,青檀的皮的比例在40%以下,水墨畫用紙的比例在60%到80%。◇日本和紙的造紙技術是飛鳥時代的公元513年(粱武帝時代)來自粱朝的一位五經博士(負責教育的官員)經由百濟渡來日本普及漢字以及佛教。為了寫經而需要紙,公元619年()推古天皇18年)高句麗的僧侶曇徵教授了紙的製造方法,定名為和紙。不過,日本的和紙的原料和中國的宣紙的原料青檀不同,使用以下三種喬木的皮,
1)楮皮
2)結香木的皮(日文叫三椏)
3)雁皮樹的皮。201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CEF)將日本的和紙也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登錄。 |
|
鳥居 |
華表 |
牌坊 |
|
◆鳥居、華表、牌坊 ◇「鳥居」日語的發音是Tori-I,有仿照中國的「華表」而製作的假說。因為在從前,鳥居的漢字有兩種,一種是「鳥居」另一種就是「華表」。本來「華表」的意思是「門」的意思。如今,鳥居矗立在神道的寺廟神社的前面,是神社的象徵,偶爾在佛教的寺廟前面也能見到。在并没有神社或寺庙的地方单独矗立的鸟居也有。尤其是在皇室陵墓的前面一定有鳥居。雖然鳥居的漢字可以寫成華表,但是鳥居和華表的類似性實在不多。因此鳥居的起源實際上不明。◇華表由座,承露盤,蟠龍柱,蹲獸等構成。是代表中國的標識物。從前,華表座落在宮殿,陵墓的道路的兩旁。也被稱為神道柱。根據傳說,公元前3000年的堯的時代,就有木製作的華表類似的物體。在東漢時期出現了石製的華表。華表通常是在石紋粗糙的白色玉石上雕刻而成的。台座一般是方形,被稱為蓮華座或者須彌座。柱子上雕刻著龍的圖案,被稱為蟠龍柱。此外還雕刻著龍的圖案。蟠龍柱上蟠龍盤一起裝飾著流雲紋。上端的側面有一塊被稱做雲板的「誹謗木」,是讓平民把天子的過失寫下來的牌子的仿製品。頂部有一個圓形的承露盤,象徵著天和地。此外柱子上還有一個做出朝天吠叫的蹲踞姿態的神獸,被稱為「朝天吼」或「望天吼」。◇牌坊是從「靈星門」變化而來的。「靈星」也叫「天田星」。為求豐收,漢高祖劉邦就利用「靈星門」祭天。從宋朝時代開始,利用,
「靈星門」祭祀孔子。 |
◆納豆和四川的水豆豉(shi4) ◇「大コ寺納豆」是去中國留學的僧人傳來的大豆的發酵食品,也被稱為「寺廟納豆」。◇「大コ寺納豆」傳說是一位叫一休宗純的禪師從中國傳來的。◇「中國的豆豉」在漢代的百科全書《齊民要素》以及中藥權威的《本草綱目>中仔細介紹了製作方法以及食用方法。最古的記錄是在秦朝的前期(日本的古墳時代)的文獻中的記載。◇「日本的納豆」為什麼叫「納」呢?
是在寺廟裡的「納所」(倉庫或收藏室)裡製作的嗎?
在日本的烹飪百科全書《本朝食鑑》中就有各種各樣的說法。納豆原本就是日本的食品或者是從中國傳來的食品呢? 現在的定論是:納豆本來就是日本的一種傳統食品。◇「四川的水豆豉」是從什麼時代起源的已經無從考察。製作方法是,把黃豆(即大豆)在水裡浸泡一夜,煮熟,放置在暖和的場所3天,發酵。加入生姜粒,四川花椒,白酒,鹽和辣椒。放置7-10天後開始發黏,將煮汁重新混入。特徵是保持黃豆粒的黏性,汁兒很多。水豆豉和納豆的區別是氣味。納豆的氣味在中國人聞來,仿佛復腐敗的黃豆,喜歡納豆的中國人看來並不多。而水豆豉為了消除黃豆發酵時帶來的氣味利用了生姜粒,有強烈氣味的白酒和有特殊香味的四川花椒。
|
|
|
◆日本茶的源流梵釋寺和建仁寺 梵釋寺是平安時代開基的古寺。公元786年(延歷5年,唐コ宗時代)桓武天皇創建的。最初的寺名是四天王寺,公元795年(延歷14年)改名為梵釋寺。公元815年(弘仁6年,唐憲宗時代)
嵯峨天皇來近江(琵琶湖周邊)巡幸的時候,
梵釋寺的住持永忠煎茶奉獻的記錄就是日本茶的最初的記錄。遣唐使往來的奈良平安時代,留學僧的最澄,空海,永忠等,從唐朝帶回茶樹的種子,在近江一帶種植。那個時代,近江種植的茶非常貴重,只有僧侶,貴族才能喝到。350年後的鐮倉時代初期公元1191年,京都的建仁寺的榮西禪師從宋朝歸國之機,把茶種帶回日本。同時,榮西禪師寫了一本《喫茶養生記》,1214年出版。書中,記載了茶的效用以及製茶法。這是日本第一本正規的關于茶的書。榮西禪師把這本書獻給鐮倉幕府時代的大將軍源實朝的事實記錄在鐮倉時代的歷史書《吾妻鏡》裡。
左上圖是宇治新茶的色彩
左下圖是各種中國茶的色彩
|
◆獅子舞 根據中國的文獻記載,獅子舞最初的記載是在《漢書‧禮樂誌》。其中、有一個叫「像人」的角色。這個角色可以解釋為扮演魚、蝦、獅子等。經過分析,關于「獅子舞」的起源時期可以確定為公元前200年左右。記載有日本的平安時代(相當於中國的唐朝)的舞樂的各個曲子的《信西古樂圖》的圖鑒中就有用繩子牽著獅子的頭的兩名「獅子兒」。這是舞樂的獅子的第一次的記載,根據《日本書紀》,推古天皇20年(公元612年,唐朝),歸化為日本人的百濟(Kudara)的美摩之給日本人傳授了從吳國學來的「伎樂舞」。這種伎樂舞是一種供奉佛的樂舞的假面隊列,隊列的先頭就是驅逐惡魔的獅子。這可能就是日本最初的獅子舞。也即是说:在日本有从朝鲜半岛传来的狮子舞和直接從中國傳來的獅子舞兩個體係。比如日本關東和東北地區的「鹿踊」的獅子舞群舞。這是從朝鮮半島傳來的,已經形成日本的古典獅子舞。另外一種,在日本中部以西的西南日本盛行的由兩人戴著唐獅子的頭扮演的獅子舞。這是從大陸傳來的伎樂體係的獅子舞。
右邊的照片:穿告F服裝的是日本古典的獅子。穿紅色和黃色服裝的是中國源流的獅子
|
|
|
◆不許酒肉五辛入山門
在日本大凡從中國傳來的黃櫱宗、曹洞宗、臨斉宗、天台宗、律宗等佛教宗派的寺廟門外,一定有雕刻著戒律「不許酒肉五辛入門內」的石碑。有人問這句戒律是什麼意思? 是在什麼樣的場所所說的? 回答是:「不許酒肉五辛入門內」並不是誰說的話,這是佛教特別是淨土宗佛教將各種說教匯總成一句容易讓一般民眾容易理解的話。在中國,類似的話也往往刻在石碑上放置在寺廟的大門口。比如:「山門外下馬」等。「不許」中文的意思是「禁止」。究竟最初是從哪家寺廟開始的已經無從調查,但這些戒律起源的佛經卻層出不窮。比如,淨土宗的「大佛頂首楞經」,「大乘入楞嚴經」等。酒,肉,五辛等禁止的說教多如牛毛。至于五辛,玄奘和尚最初從印度帶到唐朝的佛經中就有這個五辛這個譯名。以後,在各種各樣的佛經以及翻譯文,解釋書中都有五辛。五辛的解釋各各不一,稍微不同的僅僅是其中的一種或者更多。一般來講,佛經中的五辛指以下兩種,一種是蔥,薤、韭、蒜和興渠。另一種解釋是:姜,蒜,慈蔥,蘭蔥,韭菜和興渠。不過中餐中的五辛卻是:蔥,姜,韭,蒜,洋蔥,此外五辛還有其他各種解釋。為什麼五辛受到限制呢? 有各種說法,但是我想道理大概很簡單,第一是在封閉的經堂內,大蒜和韭菜之類的有強烈氣味的食物會破壞經堂的神聖氣氛。也和線香的高雅。第二個理由可能是大蒜和韭菜等含有刺激性氣味的蔬菜有強壯劑或者催淫劑作用,而中國的傳統佛教是禁欲主義,也即是說禁五辛是為了禁欲吧。
。
左邊的照片: 奈良興福寺大門邊的石碑「不許酒肉五辛入門內」
|
◆日本關西的儒學學校「閑谷学校」
是在江戶時代的1670年由崗山番(崗山的幕府政府)直營的平民教育學校。這所學校的遺跡是日本最古老的平民學校。學校正面的院子裡安置著孔子的雕像,雕像後面是和孔子故鄉曲阜的孔廟裡大成殿同名的大講堂。講堂的旁邊有用曲阜孔廟裡的孔林裡采來的種子培育的楷樹,秋天可以看到美麗的紅葉。大講堂裡,按照中國形式每月逢一,十一,二十一和逢六,十六,二十六講授儒學的四書五經。逢五,十五和逢十,二十休息。講堂正面的牆壁上掛著「朱文公學規」的匾。朱文公就是朱子,朱熹(1130年-1200年
南宋 孝宗時代)的儒學家。這個大講堂是中國大陸以外學習儒學的世界唯一的建築遺跡。當時,閑谷學校不僅培養武士階層同時也教育平民。學生的年齡從8歲到20歲不等。現在該學校內的文物指定為「特別歷史史跡」,「國寶」,「重要文化財」,「登錄有形文化財」等各種類別,由國家和地方的各級行政機構加以保護。這裡是研究江戶時代裡中國文化對於日本文化的影響的理想的遺跡。推薦各位勢必一睹為快。(凌焱)
右邊的照片:
崗山縣備前市「閑谷學校」的正門
|
|
|
◆如同華僑家廟一般純明朝風的宇治市黃櫱山萬福寺
由江戶時代的1661年中國明朝時代的臨濟宗的隱元禪師開山。隱元禪師是中國
福建省福州府福清縣的黃櫱山的萬福寺的住持,當時他應日本的鄭重邀請,在63歲k的時候,帶領20名弟子,於1654年來到日本。在日本京都府宇治市建立了和自己故鄉寺廟一樣名字的寺廟,取名為「黃櫱山萬福寺」。之後, 成為日本三大禪宗的臨濟宗,曹洞宗和黃櫱宗之一。隱元禪師不僅僅傳授禪宗,他將明朝時代的美術、醫學、建築、音樂、史學、文學、印刷、煎茶和素席菜(日語叫普茶料理)等很ェ範圍的文化傳到了日本。當時他所影響的不僅僅是宗教界而是江戶時代的廣泛
文化領域。隱元禪師還從中國大陸直接傳來了四季豆(日語叫隱元豆)、西瓜(日語叫水瓜,的確水很多)、藕(日語叫蓮根,很可能是明朝時代的稱呼)、孟宗竹(中國的毛竹、楠竹的一種)、竹筍、木魚等食物、用品。在萬福寺裡、至今還忠實地繼承著中國
的各種形式。特別是念經還在使用唐代的發音。(凌炎)
左邊的照片黃櫱山萬福寺的開山法師隱元禪師在明朝傳到日本來的四季豆,日語叫隱元豆( Ingenmame)
|
◆日本的餃子文化
日本靜崗縣宇都宮市和濱松市的餃子年消費量年年爭日本第一。2012年日本總務省家庭經濟調查結果發表: 一家人的餃子購買金額濱松市為4313日圓,宇都宮市為3737日圓。遠遠超過其他縣市。可以說日本的全體國
民都喜歡吃餃子。現在「日本餃子協會」的會員有2000個會員團體。日本餃子有名的全國
各地出店的「餃子的王將」連鎖店聽說一天提供3万個餃子。此外還有同樣在全國
展開的連鎖店「紅虎餃子房」。日本的餃子和中國的餃子不同之點是以煎餃「鍋貼兒」為主。有意思的是,在「餃子的王將」店裡,接到點菜的店員用中文高聲喊叫「Guotier 3」,意思是煎餃三份。在廚房裡中國
方話飛。日本餃子的餡兒不像中國餃子那樣加入蝦米,而是加入大蒜泥。一份大約6個。吃餃子的時候也不像中國
人那樣沾K醋,而使用以醬油為主的「餃子汁兒」等等,與中國餃子相比有各種不同之點,日本餃子的味道儘管比較清淡也還合中國
人的口。(凌炎)
|
|
照片為和歌山縣新宮市「徐福公園」裡的徐福像。
|
◆日本各地的徐福傳說: 根據奈良文化財研究所,飛鳥資料館以及佐賀縣徐福會的資料。徐福是公元3世紀中國
秦朝時代的方士(方士即方術之士,是以煉丹等手段製作長生不老藥的人)。是齊國
的琅邪出身。在司馬遷的「史記」百十八卷「淮南衡山列傳」裡,這樣記敘:徐福稟告秦始皇:在「東方的三神山」中有長生不老的靈藥。於是,他奉秦始皇之令帶領3000人的童男童女和五匠
百工以及五穀的種子,從山東半島出發往東行駛,不過在他獲得「平原廣澤」之後自己稱王,沒有再返回秦朝。「東方的三神山」是指蓬萊,方丈和瀛洲三個地方。「蓬萊這個山名在日本比比皆是。在日本的民間故事「竹取物語」中就有「東方之海中有稱為蓬萊之山」的記敘。「方丈」是住著神仙的東方的遠離陸地的孤海(日語叫絕海)中央的一個稱為「方壺」的島。「瀛洲」以後考證為指日本,也稱為「東瀛」。魏晉南北朝時代的公元487年,「瀛洲」還居然被劃分在中國
的版圖裡? 同樣的「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中卻是這樣記敘的: 徐福說出要向秦始皇獻上不死不老之藥的話而獲取援助,然後,秦始皇還打算去發現藥的現場巡幸,但實際上徐福根本沒有出海。因此,秦始皇命令徐福再次出發,不過秦始皇在歸路御崩。這個記敘中把徐福說成「以采取不死之藥為名義而實際上根本沒有出發航海以此從秦始皇那里騙取錢財的大騙子」。現在一般流傳的徐福的故事幾乎都是以司馬遷的「史記」百十八卷「淮南衡山列傳」中的描述為主。
|
◆為鑑定和尚而招致來日的鑑真和尚所建立的唐招提寺
唐昭堤寺於1998年由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是日本律宗的總本山。公元754年,唐玄宗時代的天寶13年,也即是日本的天平勝寶6年,鑑真和尚在經曆了種種苦難之後,終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他在東大寺住了5年後,759年,在淳仁天皇下賜的新田部親王的舊住宅(現在的奈良市五條町)開辦了修行的道場。開辦道場的宗旨是傳授佛教律宗的戒律,授與或認定和尚的資格。律宗是研究和實行佛教僧侶和尼僧必須遵守的戒律的宗教。鑑真和尚是基於四分律的南山律宗的繼承人。他做為揚州的大明寺的住持曾經給4萬人授戒.742年他接受了從日本來唐朝的留學僧榮叡和普照的請求,去日本傳授戒律。那個時代,在奈良, 私度僧(即自己宣布出家而沒有獲得認定的僧侶)很多。必須設置傳戒師,即授與僧侶地位的人。聖武天皇一直在尋找優秀的僧侶。終于找到了鑑真和尚。他帶領著21位弟子,在4次渡海失敗之後第五次渡海終于成功了,不過他等上日本島的時候他已經雙目失明了。
右邊的照片: 奈良唐招提寺的正堂
|
|
|
◆中日文化交流的橋梁-鑑真和尚 鑑真和尚(公元688年-763年)於754年唐朝的天寶13年(日本的天平勝寶6年)66歲的高齡排除萬難終于抵達了日本。鑑真和尚,是唐朝高宗去世後的睿宗皇后武則天垂簾聽政的垂拱4年,在江蘇省揚州出生的。出家前的俗名叫「淳於」,14歲的時候因家貧而出家,18歲的時候接受了道岸律師的菩薩戒,21歲在長安的實際寺接受了具足戒而成為正式的僧侶,法名為鑑真。以後,在長安、洛陽的各個寺廟裡一邊學習一邊祈禱。這個時期裡,大陸風行的佛教,終于傳到了日本。天平年間,兩位日本的留學僧榮叡,普照慕名探訪揚州的鑑真和尚。他們伏地懇請鑑真和尚:「如今佛法東流,已經流傳到了日本國
,但沒有能依憑佛法傳授真髓的人,無論如何也奉請您東渡日本,傳教導法。」,鑑真和尚聽後說:「我聽說,從前在日本,有一位興隆佛教的王子(聖コ太子),所以這樣的日本當然能夠讓佛法繁榮昌盛。」接著,他面朝弟子們問道:「你們當中有誰願意去日本國
傳授佛法嗎?」。聽到此話,弟子們都沈默不語。鑑真和尚繼續說:「為了傳法,不能顧惜生命,你們不願意去的話我去吧」。就這樣,鑑真下定了東渡日本的決心。那一年他55歲,以後在11年中,4次渡海都失敗了,曾經漂流到海南島,在返回揚州的途中,他感覺到視力衰退而接受了西域醫師的手術,但是手術失敗,他失明了。最後第5次成功了,帶領21名弟子來到了奈良。但是鑑真和尚已經66歲了。關于鑑真和尚在日本的經曆,由他的弟子提供資料,皇族貴族淡海真人三船撰寫的「鑑真和上東征記」裡有詳細記敘
左邊的照片:奈良唐招提寺裡的鑑真和尚座像
|
◆日本的三大中華街
濱中華街
濱中華街的地區是1859年(中國的清朝咸豐9年,日本的コ川幕府的安政6年),濱港開港前,,外國人商人聚居的地方。1866年(慶應2年),在濱新田慰留地建立了關帝廟和中華會館。明治元年的1868年那里住的中國人有1000人。1900年達到5000人,。神戶南京町
是跨神戶市中央區的元町和榮町之間一個狹窄區域的名字。並沒有正式的名稱。有「南京町商店街」的登錄商標。是一充滿中國氣匠心設計的中國街,是日本三大中國街之一。東西長約200米,,南北長110米的範圍裡有100多家商店和餐館鱗次櫛比。商店的前面擺著販賣點心,水果,食品和紀念品的攤子。休假日當地的顧客和外地外國的觀光客熙熙攘攘。長崎新地中華街
是在長崎縣長崎市新地町形成的中華街。江戶時代的元祿(1688年-1704年)間,
長崎被承認為對華貿易港,
最繁盛的時期裡有上萬人來自福建省的華人居住,。當時,長崎市的人口僅僅7萬人。那時,在貿易船不來的時期裡住在出島的荷蘭人只有15人。以後,中國人被限定居住在丘陵地區的「唐人屋敷」。1698年 唐人屋敷遭遇火災,於是在唐人屋敷前濱海的埋設地重新修建倉庫群,這個地區就被稱為「新地」。之後,華人放棄了唐人屋敷集中居住到交通方便的新地。在哪裡形成了新地中華街。
|
照片為濱中華街的正門
|
|
◆堅持從800年前的宋朝開始的傳統的福井縣的永平寺
2012年5月我參拜了福井縣的永平寺。永平寺是由1227年從中國大陸留學返回日本的道元法師開山的日本禪宗「曹洞宗」的寺廟。與1191年從中國大陸留學返日的榮西法師在京都開山的禪宗「臨濟宗」的建仁寺共同在日本傳播禪宗。「禪」的概念來自於公元572年印度的僧人菩提達磨大師。他在中國傳教十分活躍,在少林寺「面壁坐禪」使他有名於禪林。公元800年道元法師從宋朝歸國建立了永平寺。他的弟子懷奘把道元法師教授的各種內容記錄下來,寫成了「正法眼藏隨聞記」的書。這本書就像聖經一樣把古至今的禪宗寫成一本教科書。這本書裡徹底地記錄了中國禪宗的作法。永平寺從道元法師的時代至今,保存了大量「宋」的時代氣息。連在中國也消失了的作法在永平寺還保留著。比如道元法師的禪宗中的「只管打坐」完完全全是中文。(文:凌焱)
左邊的照片:
福井縣永平寺的「庫院」(廚房和食堂) |
◆
日本三大祭祀之一的「衹園祭」中的中國文化
每年的7月1日開始的1個月之中在日本京都有一個長達一個月的「衹園祭」。這個祭祀從9世紀的貞觀年間開始,於古都京都共存了1000年之久。這個祭祀本來是為了驅逐傳染病的怨靈,863年(貞觀5年)從八阪神社在神泉宛舉辦[御靈會]開始的,從此以後祗園祭開始直到今天。〔作者注:唐代開始,日本仿照大陸的國都洛陽長安建立首都,公元690年在奈良盆地建立了藤原京。但是在其後短短104年間,不斷遷京,先後遷徙到平城京(708年),長岡京(784年),最後遷徙到京都(794年),京都還有一個名字洛陽可以說明對大陸的向往。當時頻頻遷移首都的一個重大原因就是無法解決污水排除的問題而使得疫病流行,由于京都內有桂川,鴨川和加茂川三條河貫穿全境,所以能比較有效地排除污水,從而延續了1200年,直到1867年大政奉還,1877年遷京到東京都。京都做為首都的任務終于結束了〕。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明朝時代)以來,祗園祭以山車(yama)和戟車(boko)巡行的形式固定下來。現在,32台的山車和戟車中與中國的民間故事有關的就有6台。一「函谷」戟車 中國的戰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從秦國逃出的時候,為了偷過函谷關的關口模仿公雞鳴叫,因而成功渡關的故事「雞鳴狗盜」。二「孟宗」山車 吳國的孟宗聽到病中的母親說想吃竹筍,雖然是冬天,他在雪中的竹林裡哭泣,竹筍從地面冒出的故事,這個故事來自中國「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哭竹生筍」。三「雞」戟車 堯舜時代天下太平,為了打官司的衙門前的大鼓居然生了青苔,鼓也破了,鼓的裏面居然成了雞窩的故事。四
「白樂天」山車 來自唐朝詩人白居易(白樂天)與道林禪師對答的故事。白居易那時是杭州太守,道林禪師即杭州西湖喜鵲寺的鳥巢禪師,白居易來拜訪坐在樹上修行的鳥巢禪師,就佛法討論的故事。五「菊水」戟車 是寫喝了河南的南陽地方叫菊水的從山上流下來的水後活到700歲的菊慈童的故事。這個傳說本來來源於中國,傳到日本後被渲染而流傳很遠。六「伯牙」山車 中國古琴的名手俞伯牙在船上彈琴,遇到知音樵夫鐘子期。鐘子期死後,他感到世上再沒有人理解自己的琴聲,而在墳前彈琴後割斷琴弦的故事。(作者:凌焱
插畫:京都市宣傳資料)
右圖:
油天神和螳螂山(右)的山車
|
|
|
◆山口縣長門市油壺灣所見到的楊貴妃墓和日本的「楊貴妃信仰」
1989年正月,我開自家車做繞本洲西部的旅行。從九州乘汽車從海底隧道渡關門海峽後沿著海邊的191號公路進入了山口縣。公路兩旁的田園風景非常美麗。在經過長門市的時候,路旁突然出現「楊貴妃的故鄉」,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非常喫驚。按照標識前進,在一個叫伊上的交叉點拐入66號線。然後進入357號線,這條線非常狹窄,道路兩旁商店林立,原來這是一條商店街。突然出現了這裡是「楊貴妃之墓」的木牌。停下車一看,原來這裡是一座小小的寺廟叫「二尊院」。楊貴妃的墓大概就在這裡。仔細一看,所謂楊貴妃的墓其實只是一尊小小的五輪塔!
那麼銘文呢?
塔的周圍哪兒都找不到銘文。塔的氣氛,好像並不是唐代那樣久遠的樣式而是平安時代風或者鐮倉時代風的「寶塔」的形狀。楊貴妃做為唐玄宗的愛妃,在安史之亂中,逃入四川的途中,在一個叫馬嵬坡的地方被反亂士兵命令用繩子自縊。這一段史實受到懷疑的中國人並不多。但是究竟怎麼可以逃到日本來呢?
那個時代是日本的天平勝寶7年或者8年,正好是鑑真和尚來日本的第二年或第三年,莫非楊貴妃也和鑑真和尚一樣乘船渡海來到日本的嗎?
這個傳說疑問重重。當我參觀的時候。偶然地還有來自東京的中國大使館的館員3,4人。看來,這個油壺灣楊貴妃傳說還很有魅力。此外,在名古屋的熱田神宮內有
「楊貴妃的墓的石塔和楊貴妃洗過手的小溪」,京都的泉涌寺裡有「楊貴妃觀音堂」。(文:凌焱)
左邊的照片:
山口縣長門市油壺灣二尊院所見到的「楊貴妃墓」
|
◆大阪府高槻市「青龍三年之丘」的安滿宮山古墳
2014年3月12日正逢久違的春風習習的好天。從京都出發。在大阪府高槻市的若山神社的背後開始豋若山。若山是一座315米的小山。慢慢攀登大約兩個小時就豋到了山頂。下山的時候,看到一個指示去「悠久之丘」的路標,突然在眼前出現了「安滿山宮古墳」的標識。這真是遠山漫步中意外的巧遇,令人興奮不已。古墳整理得相當好,用透明的塑料蓋子蓋著,從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裏面。遺骨當然看不到了,不過遺骨位置的周圍用白線圈出。陪葬品居然是凸紋鑄造的漢字「青龍三年」(三國時代的公元235年)」字樣的青銅鏡數枚。同樣的「青龍三年」字樣的青龍鏡1994年在京都府的丹後半島的彌榮町的「太田南古墳群」中發現了。我在當年去參加了發掘說明會,當時,北京科學院考古學家也來發表了見解。根據資料,公元235年是後漢滅亡後的三國時代。青龍三年是魏明帝的魏國的年號。那時,中國尚未統一。三國時代的中國,蜀國在內陸,吳國靠近東海和南海,還是海邊尚未開拓的民族。只有魏國正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魏國的海岸線很長,包擴朝鮮半島的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隔海的倭國的交流是很自然的。(照片及文:
凌焱)
右邊的照片:
大阪府高槻市「青龍三年之丘」的安滿宮山古墳 |
|
|
◆日本發掘出的各種各樣中國大陸製造的青銅鏡 1994年1月,京都府彌榮町舉辦了在「太田南古墳群的五號墓」發掘出一枚「青龍三年方格規矩四神鏡」的發掘報告會。主賓是來自中國的考古學權威人士。這面鏡上非常珍奇地刻印著「青龍三年」的年號。這在如今為止的青銅鏡發掘歷史上還是首次發現。「青龍三年」也即公元235年,是三國時代的蜀國的蜀後主(大名鼎鼎的阿斗),魏國的魏明帝,吳國的吳大帝的時代。日本還是彌生時代。鏡的名字「方格規矩」的意思是鏡面的中心有一個四方形,周圍有各種各樣的互相垂直的線條構成的圖案。「四神」是四方形的四方「靈獸」:左方是龍形(青龍),右方是虎形(白虎),上方是玄武(龜蛇),下方是朱雀(紅色的神鳥)。銘文有39字:「青龍三年
顏氏作鏡成文章 左龍右虎辟不祥 朱爵玄武順陰陽 八子九孫治中央 壽如金石宜候王」。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是:「青龍三年(235年),顏氏製作該鏡並作銘文。左邊是龍,右邊為虎,不祥之事能回避。紅色之神鳥(朱爵=朱雀)和神龜神蛇能順應陰陽八卦,中心部周圍的八個大圓點代表八子,中心部中心的九個小園點為九孫,壽命如金石永不朽,伺候君王正適宜」(文:凌焱)
左邊的照片:
日本發掘出的種種青銅鏡
|
◆紀伊半島的徐福公園 徐福傳說的集大成的卓越的「徐福公園」 但是入場免費,這是台灣故宮的設計者的作品。公園建築的材料全都來自台灣。相當有魄力的建築令人向徐福肅然起敬。公園中有一座古代傳來的碑,上邊刻印著「秦徐福之碑」。這座碑是在和歌山出產的告F結晶片岩上雕刻的碑。是什麼時代的碑尚不明。有一个传说是:初代的纪州水藩主コ川濑宣请流亡在日本的儒臣李梅溪(明朝时代)书写后立的碑。就连这个徐福公园的厕所也是中国风,打扫得非常干净。公园后面有一家「徐福寿司」,附近还有「徐福商务饭店」「徐福…店」到处可见。其他的店印象不深,但是「徐福寿司」店的秋刀鱼寿司确是珍品:
味道清淡,新鲜。在新宫市徐福的印象又加上了「食感」。
|
|
|
◆日本居然發現了秦始皇的銅馬車 叫人喫驚不已!
1970年代陝西省西安的兵馬俑遺跡出土的兩台青銅馬車中的一台,2007年在愛知縣的知多郡發現!
簡直像超級魔術!
2007年盂蘭盆會休假期間,幾天前一家電視臺介紹了這個消息。為了親眼證實這個消息我去了知多半島。在南知多半島住了一個晚上之後按照HP的指示,在一個叫「土布半月」的鄉下的水田當中看到了一個KK的大屋頂,像一個倉庫。入口有「美術之森林」的標識,原來青銅馬車就在這裡!
把私車停在K色建築物的前面,進了展覽室。暗暗照明的空間裡浮現出了兩台青銅馬車和8頭白馬的塑像。大概占據了展覽室的半個空間。在前頭的4匹馬的後面居然支著一頂青銅傘。傘面出乎預料的薄!
站著的馬車伕用繩子拉著馬籠口做先導,後面的馬車伕坐著,彎著腰架著馬車。這莫非真是兵馬俑的發掘品嗎?(照片,文:凌焱)
左邊的照片:愛知縣知多町的田園中展出的「秦始皇的銅馬車」 |
◆承コ的避暑山莊裡的「澹泊敬誠殿」居然搬來了琵琶湖畔 中國河北省承コ市郊外的清朝歷皇帝的「避暑山莊」裏的一個宮殿「澹泊敬誠殿」想不到居然出現在琵琶湖畔的一個小鎮上。在離開北京256公里的承コ市的郊外,清朝歷代皇帝修建了夏天避暑用的別墅宮殿區,叫「避暑山莊」。筆者於1970年代曾經參觀過那里。沒有想到,這個避暑山莊裡的一個宮殿「澹泊敬誠殿」怎麼來到了琵琶湖畔的滋賀縣東近江市郊外的「五個莊」裡發現了。2009年5月的一個星期天,利用「1000日圓高速」(當時麻生內閣為了刺激景氣規定從2009年3月開始在兩年間的周末以及國家休息日利用高速公路的車,不到1000日圓的按里程收費,超過1000日圓的,上限收費1000圓)從京都上名神高速,途中沒有遇到堵車在龍王進出口下高速,進入8號線,目的地是「觀峰館」。很快在道路邊看到一個面積很ェ大的院子,院子裏面就是「觀峰館」。一進門有一個ェ大的門廳,如同城堡一樣的建築格式的展示室,還有仿照中國民間風格的四合院,展出著與中國文化有關的龐大的展品……數量之多超出想像。原來這個觀峰館是「日本習字教育財團的創始人書法家原田觀f峰先生(1911-1995)長年收集到的中國文物的常設展。裏面居然還有康熙皇帝的書齋「三希堂」的展示(是真的嗎)
|
滋賀縣東近江市五個莊的「觀峰館」裡的「澹泊敬誠殿」
|
|
◆日本中部深山裡藏著的「天安門」
這是山陽自動車道婭路西進出口附近的「太陽公園」裡的「天安門」以及「天安門廣場」。北京的天安門是明朝的永樂帝時代的1417年,40年後的1457年被落雷燒毀,1465年再建。179年後的1644年農民起義軍李自成攻擊北京,明朝滅亡,那個時候,天安門再次被燒毀。現在的天安門是清朝的順治帝時代的1651年再建的。並且改名為現在的名稱天安門。天安門的名稱的意思是「上天的和平之門」,滿族語的意思是「受天命而安定治國」之意。省略後簡稱為天安門。
左邊的照片:兵庫縣婭路市郊外的「太陽公園」裡的「天安門」 |
◆秦始皇的兵馬俑出現在兵庫縣婭路市的太陽公園
兵馬俑是在西安市東北方向30公里的平原上的一座小山上發現的。這座小山就是秦始皇的陵墓。不過至今還沒有發掘。沒有發掘的理由之一是:等待遺跡保存技術的提高。1974年農民偶然發現了田地里用黏土製作的古代士兵的人偶。在古代中國,埋葬死者的時候,按照古例,做為陪葬的俑,有士兵,馬匹等等,都有發掘。這裡發掘的結果是:發現了三個巨大的兵馬俑坑,總面積達2萬平米。戰斗用戰車100台,馬俑600体,士兵俑8000体。全部面向東部!俑的表面有的還殘留著艷麗的彩色。這樣大規模的兵馬俑在世界上史無先例。秦始皇陵的一部分於1987年登記為世界遺產(文化遺產)向全世界公開展出。1號兵馬俑坑東西長230m,南北ェ62米,面積有14,2607平米。2號兵馬坑只有1號的一半大,3號兵馬坑更小一點兒,好像是一群指揮官。根據史料,秦始皇的遺體就在被兵馬俑環抱的中央的陵墓裡,遺體安放在水銀池子當中……事實上,1981年的調查中,始皇陵墓周圍測定出了水銀蒸汽,看到史實很可能是真實的。 |
這是兵庫縣婭路市郊外的「太陽公園」裡的兵馬俑
|
影響中国的日本
|
◆讓日文詞匯最先進入中文的先驅者們 中文的常用字有3500,常用單詞1萬以上,但是這些單詞中有多少詞是中國原產?多少是台灣產?
多少是香港產?多少是日本產?
可能誰也不能清楚全面地調查出來。就像現代英語中多少是英吉利原產,多少是蘇格蘭產?
多少是法國產?
多少是西班牙產?
簡單地說不清楚一樣吧。從我的感覺上看、在江戶時代以前,日本中的漢字的詞匯大概都是中國原產或者經由朝鮮半島的中國「渡來」吧。而那個時期,中國的中文中的日文大概微乎其微吧。江戶時代後期和末期,日本的鎖國政策中允許貿易的只有清朝和荷蘭兩個國家。日本第一部荷蘭語-日語的「蘭和詞典」是1796年出版的「哈爾馬和解」,對於荷蘭語,出了用片假名來表現以外,還用漢字來製造詞匯。這樣一來,中國所沒有的漢字外來語就出現了。隨著1811年(文化8年)日本的第一部英日詞典,以及1814年(文化11年)日本的第二部英日詞典,日本開始用漢字來翻譯英語。不過幾乎同時
中國的第一部「英華‧華英詞典」是1815年至1823年在澳門分冊陸續出版的《華英字典》,那是世界第一部英漢-漢英的對照字典和中國境內最早使用西方活字印刷術排印的第一部中文書籍。清朝的光緒年間,在日本明治維新成功的鼓舞下,1898年清朝的光緒帝和康有為的同夥策劃了「戊戍變法」,不過不到100天就被慈禧太后(光緒皇帝親生母親的姐姐)鎮壓而夭折。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掀起了留學風潮,
1901年(光緒27年,明治34年),清朝向代表西洋文化的美國和東洋文化的日本派遣留學生,
1904年派遣到日本的留學生有1300名,1905年
多達8000名。
隨著東洋留學風潮,大量的漢字外來語由留學生們帶回中國而流入了中文的出版物。不過,當時的出版物以及報紙上採用的外來語的漢字是出于利用《哈爾馬和解》的留日留學生的手筆還是出于利用澳門出版的華英字典的手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行。不過,利用政治經濟外來語大量寫作政治文章的第一人卻是留日生李大サ。李大サ1907年18歲時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
,1913年畢業後東渡日本留學。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當日本向北洋政府大總統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後,他在日本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總會的愛國鬥爭,他起草的《警告全國父老書》的通電迅速傳遍全國,他也因此成為舉國聞名的愛國誌士。1916年李大サ回國後,積極參與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而且在北京大學擔任了經濟學教授兼任圖書館館長。那時李大サ與當時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當職員的毛澤東相識了。李大サ是中國共產黨的創立人之一。毛澤東的革命活動就在李大サ的影響下開始了。李大サ於1927年4月6日被肅清共產黨的東北軍閥張作霖逮捕,4月28日被絞死。時年38歲。以後,毛澤東在革命戰爭中的演說以及文章在革命勝利後出版的4卷「毛澤東選集」中大量使用了來自中國共產黨創始人李大サ著作中的日本製的漢字外來語吧。
|
◆京都嵐山公園(龜山公園)裡的已故周恩來總理的詩碑 這座詩碑是1978年8月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候的9月,日中國際貿易促進協會(JAPIT)提案,在京都的嵐山(龜山)公園裡為已故周恩來總理樹立紀念碑。周恩來曾經遊覽過這裡,並且留下了「雨中二次游嵐山」的著名詩。這首詩是1919年4月5日,在日本留學中的周恩來在歸國前來到京都遊覽時留下的。詩的原文如下:「兩岸蒼松
夾著幾株櫻 到盡處 突見一山高 流出清泉鵠@許 繞石照人 瀟瀟雨 霧蒙濃 一線陽光穿雲出 愈見姣妍
人間萬象真理 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見著一點光明 真愈覺姣妍 1919年4月5日」。周恩來,1898年3月5日出生在江蘇省淮安的富裕家庭。1913年進入南開中學,1917年9月在高中畢業后獲得朋友的資助來東京留學。在神田住過一年,在日本語預備學校學習日語。但是考入大學失敗。1919年4月回國。在回國前應朋友邀請來京都旅遊。
|
|
|
◆
辛亥革命的賢內助梅屋莊吉先生與長崎市舊香港上海銀行長崎分店遺跡紀念館
2014年4月26日長崎市舊香港上海銀行長崎分店遺跡紀念館開館。在該館二樓設有「孫文.梅屋莊吉與長崎」的展示角。梅屋莊吉先生(1868年1月8日-1934年11月23日)
享年66歲。是日本最早的電影攝影公司「日活」的創始人之一。他打心眼盼望中國革命成功。認識了孫文之後,意氣投合,他向孫文發誓說:「您要一刻也不要弛緩舉兵革命,我將以財相助」。孫文感動得提筆在梅屋莊吉先生外套的後面寫上「慈母」二字。孫文和梅屋莊吉先生是在一次宴會上認識的。介紹他們認識的是共同的友人,英國傳教士,醫學博士傑姆斯.康脫利。康脫利先生為了自己的教子孫文的革命運動決心全力以赴。就是這樣值得信ョ的人物把梅屋庄吉先生介紹給了孫文。1895年1月5日,孫文拜訪了在香港經營照相館的梅屋庄吉先生。梅屋庄吉先生當時是香港著名的日本人。他除了自己經營的事業以外還收養孤兒,資助窮人。正因如此,梅屋庄吉先生獲得康脫利先生的極大的信ョ。和孫文一樣梅屋庄吉先生擔憂著中國的現狀。他對孫文說道:「讓我了解到這麼重要的大事,我表示感謝。我希望能讓我儘一點兒微薄之力」。梅屋庄吉先生這樣斬釘截鐵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您要一刻也不要弛緩舉兵革命,我將以財相助」。這樣,梅屋庄吉先生決意成為了孫文一生的盟友。那時,梅屋庄吉先生28歲,孫文30歲。梅屋庄吉先生在其一生中貫徹了自己的諾言。
左邊的照片是南京市油畫雕塑院王洪志的作品:
「梅屋庄吉,コ子夫人和孫文」
|
◆跨P戶內海的明石大橋傍的孫文紀念館
2012年訪問了明石大橋旁邊的孫文紀念館。孫文有孫中山,孫逸仙以及其他別名。做為中國的辛亥革命的領袖,至今還為台灣海峽兩岸的台灣中華民國和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政府到平民的尊敬。他被中華民族稱為「國父」。辛亥革命成為現代中國和現代台灣發展的開端。孫文紀念館的建築物本來是在神戶活躍的華僑吳錦堂(1855-1926)的別墅「松海別莊」,以後在院子裡搨z了八角形的三層閣樓「移情閣」,成為神戶最有名的景觀之一。1913年(大正2年)3月,孫文為了宣傳革命以及籌集資金建立黃浦軍校來日。3月14日,神戶的華僑以及名士們集聚在移情閣召開了孫文的歡迎會以及午宴會。以後,吳錦堂將這所別墅捐獻給了神戶華僑總會。1983年,神戶華僑總會又將移情閣捐獻給了兵庫縣政府。1984年11月12日,在孫文的生日那一天,兵庫縣政府將移情閣正式命名為「孫中山紀念館」。該紀念館本來的位置在明石大橋的橋頭,1994年為了修建明石大橋,把移情閣一旦解體,往西南方向移動了200米到現在的位置。移建工程整整花了6年,於2000年4月竣工。孫中山紀念館再次開放。2001年文部科學省將該建築正式列入「國家重要文化財」。2005年6月,改變名稱為「孫文紀念館」。(文及照片:凌焱)
|
|
|
◆和歌山縣白濱町的南方熊楠紀念館裡孫文的足跡
(中文)
2012年1月利用正月休假去和歌山縣白濱町海濱的南方熊楠紀念館,在那里意外地發現了孫文的足跡。南方熊楠(1867-1941)是戰前日本的博物學家的巨星。在日本的學校的教科書裡都有介紹,在日本是誰都知道的人物。這次的旅行是讓我對南方熊楠加深印象的機會。不過,南方熊楠居然是中國的建國之父的孫文的朋友還真是意外。在展覽中我看到了孫文的「夏威夷帽」!讓我興奮不已。這頂帽子大概中國人台灣人華僑們都在什麼照片上看到過吧,這不是大家在找的帽子嗎?
從孫文的不少照片上看到,這頂帽子是孫文在夏威夷從事革命活動的時候常常戴的帽子。在歷史照片上找,很像這頂帽子的照片有好幾枚。不過,進一步找下去的話,一下子沒了,當然這頂帽子留在日本了。除了帽子以外,當時,孫文在日本還留下了日本人妻子的大月(1888-1970),當時才14歲,是濱女子中學的三年級學生,女兒宮川富美子(1906-1990),以後為宮川家養女,此外還有日本人的妾,當時年僅15歲的淺田春(1882-1902)秘書兼翻譯。
左邊的照片:
和歌山縣白濱町的南方熊楠紀念館裡展出的孫文的帽子 |
◆對華人來說國恥紀念的山口縣下關市的日清媾和紀念館
這個紀念館的建築叫「春帆樓」。1895年(明治28年)3月20日在這裡召開日清媾和會議而使得這個寺所有的料亭春帆樓名揚全國。為了把日清媾和會議和馬關媾和條約的歷史意義流傳給後代,1937年(昭和12年)6月,將這個媾和會議的舞臺做為展覽館開館。展出的是當時媾和會議使用的物品,兩國的全權代表伊藤博文和李鴻章的遺墨等。此外,展覽館的中央再現了當時媾和會議的房間和當時會議的情景。春帆樓本來是阿彌陀寺的方丈的所有物。以後寺廟衰敗成了廢寺。前豐國的眼科醫生藤野玄洋收買,在那里開醫院。藤野玄洋死後,夫人Michi在那里經營旅館兼料亭。日清媾和會議的背景是,隨著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的敗北,接著一係列失敗後提出講和的請求。1895年(明治28年)3月20日,在馬關(現在的下關)召開了日清媾和會議,在這個會議上日本要求獲得相當日本年國家預算4倍的「3億兩白銀的賠償金」以及獲得了割讓出來的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再加上向清朝政府提出「清朝的重要港口向日本開港」等要求。4月討價還價後賠償金2億兩合意。日本的其他的要求也基本上合意。日清媾和條約也即是馬關條約的締結將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暴露給了全世界。(照片:王宏領
文:凌焱)
|
山口縣下關市的日清媾和紀念館
|
|
◆歧阜公園裡的中國人殉難紀念碑 2014年正月旅行中在金華山下的歧阜公園內發現了一座「中國人殉難紀念碑」。碑上的簽名是「平野三郎」。碑的建立時間是1972年(昭和47年)6月。那一年正好是中日恢復邦交的一年。看看說明才知道,平野三郎是1966年到1976年的10年間任期的歧阜縣知事。這座紀念碑上記載:「太平洋戰爭末期,為了從事日本國內的戰爭有關設施的建設的4萬中國民工中6830人死去。在歧阜縣有1689名民工,73人死去。」碑文上雕刻著著這73人的名字。在日本這樣的紀念碑還很罕見。我們打算繼續調查下去。中日關係現在非常艱難,這樣的證據在日本國內能發現真是難能可貴。日中不再戰是日本人民和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今後無論兩國之間發生怎麼樣的衝突,也不能重返戰爭之路。(中國文化沙龍)
左邊的照片:
歧阜公園裡的中國
人殉難紀念碑
|
中国的大自然和社会
◆中國大陸上除了中文以外還有一種象形文字:東巴象形文字 2003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記憶遺產
◆東巴文字是雲南省的麗江生活的納西族使用的文字。雲南省有25個少數民族。東巴象形文字是很像甲骨文一樣的象形文字。◆麗江世界自然遺產登錄,有美麗的自然風光。◆納西族在歷史上以特別的婚姻制度「走婚」有名。這種婚姻制度,家庭的主人是兄弟中的一人,一般是長子。姐妹們各有各人的房間。到了晚上,戀人從家的後門進來,進來後,把自己的腰帶掛在門上,表示:「今晚這裡已有男人」。到了早上,男人們各自回家。村裡的道路上男人隨處可見。女人懷孕後,由自己的兄弟照料。生下的孩子稱照料自己的舅舅為父親。這個婚姻制度在世界上很罕見而受到人類學家的注目。進入現代以來中國政府基本上禁止「走婚制」,不過,人類學家們的研究仍然在進行。◆納西族中有一種叫「東巴」的主持祭祀等宗教儀式的司祭的職業。「東巴」們代代使用獨特的東巴象形文字。20世紀30年代開始受到世界的注目。目前中國以及海外的研究家們對東巴文字的調查和研究很多。根據至今的研究東巴象形文字有1400字已經獲得確認。東巴象形文字的特點是口語的紀錄。而且部落不同文字的解釋也沒有統一。文字的內容有:宗教、祭祀、日常生活等等。很難理解的文字也不少。最有趣的是:文字的顏色左右文字的意思。比如,同樣一個字,黃色的意義是「金」,K色的意義是「惡」等等。東巴象形文字是像圖畫文字一般的獨特的象形文字。文字的構造和古代中國的甲骨文的類似點多。比如,照片中,左上是「愛」,右上是「客人」,左下是「商量」,右下是「夢」。◆有一本用東巴象形文字做成的古代納西族的百科全書一樣的宗教典籍《東巴經》在2003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記憶遺產。(中國文化沙龍)
右邊的照片:
東巴象形文字的例文:左上「愛」,右上「客人」,左下「商量」,右下「夢」。 |
|
|
◆中國最優美的田園風景-江西省婺原 江西省東邊的上饒市是「徽洲文化」發源地,景コ鎮市是歷史的陶瓷器的名城,南邊有世界自然遺產的「江南第一仙山」的三清山,北邊有著名的黃山。婺原就在上饒市和景コ鎮的中間一帶。被稱為「中國第一的鄉下風景」也被稱為「書的故鄉」「茶的故鄉」等等,幾乎都贊不絕口。這裡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的故鄉。朱熹在日本有絕大的影響,和中國一樣被稱為「朱子學」「朱學」的朱熹可以說是在日本傳播中國的哲學,思想學的第一人。婺原有一座「文公山」,山上有朱熹家歷代的祖墳。那里還有公元1150年(南宋紹興20年)朱熹第一次返鄉掃墓時,親手種植的24棵杉樹,如今最高的一棵杉樹有39米高。這個杉樹林也是長江以南可以看到杉樹林的唯一景點,婺原還生存著野生的大鯢魚(娃娃魚)。近年開始了人工養殖。
右邊的照片:
婺原的朝霧
|
◆中國大陸的網站上介紹的「觀光地是怎麼騙取你的錢財:中國國內旅行惡名高的21個觀光點」◆1)拿洞房做陷井的雲南省西雙版納: ◆2)
什麼都是天價的四川九寨溝: ◆3)
用燒香来赚钱的四川省的峨眉山: ◆4)
門票飆漲的西藏拉薩布達拉宮: ◆5)
大開賺錢誆術的山東嶗山道士 ◆6)販賣天價葡萄的吐魯番的葡萄溝 ◆7)古董沒有真貨的陝西省西安 ◆8)騙人買珠寶的雲南大理 ◆9)猙獰美女遍你上床的廣西省的桂林和陽朔 ◆10)上馬容易下馬難的內蒙古壩上 ◆11)山上山下「好漢」多的山東泰山
◆12)無ョ天堂的海南島的三亞 ◆13)燒香等同打劫的河南少林寺 ◆14)
無執照導遊把你帶到爛玉石店的北京十三陵 ◆15)把你帶到爛玉石店的北京長城一日游 ◆16)吃不到新鮮魚的河北北戴河 ◆17)烤全羊1560元的內蒙古呼倫貝兒草原 ◆18)
為免費帶路付出高價的黃山風景區 ◆19)請人按快門往往要被敲竹杠的上海外灘 ◆20)不賣武夷山茶的福建省武夷山 ◆21)流氓無ョ菌集的張家界國家森林。 |
照片是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
|
|
◆「2012年11月3日,4名日本遊客在中國的河北省懷來縣瑞雲觀鄉的嶺山上的明朝殘留長城的烽火台遺跡遇難 2012年11月3日,日本Amuz-Travle公司組織的「萬里長城100公里縱走」的日本登山隊的參加者日本人4名(76歲,68歲,62歲和59歲)加上中國人導遊員1名。當天還有北京在住的山岳導遊員1名參加。一共6名。11月3日早上從北京郊外的門頭溝進山。下午豋到了14公里處的河北省懷來縣瑞雲觀鄉的嶺山上的明朝殘留長城的烽火台遺跡。但是,從下午3點開始天氣從大雪轉為暴風雪。視力狹窄,眼前只能看到幾米之內。怎麼也找不到可以避難的場所。日本人的高齡豋山客的意識漸漸處于朦朧,身體陷入低溫狀態。行動電話也處于圈外。當天夜里11點山岳導遊員自力下山求救。深夜,懷來縣政府發出緊急通知。當地的警察、消防員和醫生組成一共40多人的救援隊,加上瑞雲觀鄉民幾乎全村少壯者90名也加入救援。第二天11月4日上午,當地駐扎部隊20多名也加入。救援人員多達150人。8點,發現1名遇難者,但是已經沒有生命跡象,下午2點救出2人,後來又發現一名,已經死亡。第三天下午發現最後一名,已經死亡。
左邊的照片:
河北省懷來縣瑞雲觀鄉的嶺山上的明朝殘留長城 |
|
◆中國武術南拳冠軍毛亞h
毛亞h(現名毛婭綺),1982年12月3日出生於浙江省溫州市鹿城。浙江大學民族傳統體育系畢業。身高160厘米,體重57公斤,1992年浙江省武術隊入隊。1994年第10屆浙江省武術大會南拳冠軍,2002年,國家武術隊入隊,2003年中國全國選手選拔賽上獲得南拳以及三項全能」的兩個項目冠軍。2004年在第15屆亞洲武術大會上獲得南拳以及三項全能冠軍。2005年第10屆全國運動會上獲得南拳冠軍。2006年第16屆亞洲武術大會上獲得南拳以及三項全能冠軍。2007年四川省舉行的國際武術大會上獲得南拳以及南刀的冠軍,。2008年在中國啊d學生選手賽上獲得南拳,集合劍冠軍。2009年第11屆全國運動會上獲得南拳以及南刀冠軍。
左邊的照片:2009年第11屆全國運動會上的南拳冠軍毛亞h |
◆中國的自然景色
照片上是典型的中國南方水鄉。在中國,長江以南,有幾乎看不到山的華北大平原和長江三角洲。在平原地區,沼地,小溪隨處可見。並且還有秦朝時代為了運輸鑿成的運河。華北平原上的運河從北京到杭州,是綿延幾千公里的宏大的古代工程。可以與偉大的萬里長城媲美。運河的流域從河北省到江蘇省通過了大量鄉鎮。照片上的風景就是穿過鄉鎮的運河以及兩岸的典型的風景。古代運河ェ20米左右,深3到5米。清朝的開國皇帝乾隆皇帝,專門製作了龍舟。利用這條運河,幾年一次游江南。古代運河的主要任務當然不是游江南,而是「南糧北調」,也就是說:南方的大米和水果蔬菜通過運河流入北方,運輸船的回程裝載著煤炭。也就是南方家庭的燃料。但是由于運河的流速太慢,大量的泥沙淤積,維修十分不容易。大量的河段現在不通。
右邊的照片:無錫市郊外的運河風景 |
|
請與我聯係
*本HPの内容は、予告なしに変更されますので御了承をお願い申し上げま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