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と日本の絶景

 情報更新は2021年10月8日

 

 

 

浙江省 紀元前3300年の良渚古城遺跡 

Site of Liangzhu city

 

 

 

行く経路: 飛行機で上海まで、そこから高速鉄道1時間で杭州。高鉄駅から良渚遺址まで26`。地下鉄で行ける。

 

 

場所: 良渚遺址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の瓶窯鎮に位置する,部分区域は湖州市コ清県下渚湖街道に位置する。良渚古城遺址を中心とする遺跡群の総面積は42平方`,遺址年代は紀元前3300年—2000年の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良渚博物院

良渚博物院 (りょうしょはくぶついん)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にある「良渚文化」をテーマとする博物館。 2008929日開館。 所在地: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鎮美麗路1号(美麗洲公園内)。 開館時間:9時〜17時(月曜日休館日。但し祝祭日は開館)。 入場無料。 公共交通機関:地下鉄4号線良渚駅下車、1222路地鉄良渚停留所乗車・良渚博物院正門停留所下車

「良渚文化」の命名遺跡の良渚遺跡区(2019年7月に世界文化遺産に登録)に建設された。前身は1994年開館の良渚文化博物館。敷地面積は約4万平方メートル、建築面積は約1万平方メートル、建物のデザインは英国の建築家によるものである。

展示は、基本的に良渚遺跡区の発掘遺物(玉器・陶器・石器・木器など)と往事の生活再現パノラマが中心で、三つの展示室、展庁一「発現求真」、展庁二「良渚古国」、展庁三「良渚文明」からなっている。 展庁一「発現求真」は、最初の発掘(1936年)から城壁発掘(2007年)までの考古学的成果を展示している。同時に陶器・石器などの発掘遺物を展示し、本遺跡と良渚文化の基本的知識が分かる。展示の終わりの方に良渚「古城」遺跡のジオラマがある。 展庁二「良渚古国」は、農耕・陶器制作・玉器製作・木材加工・建築・暴食などの生活パノラマ展示で、中心に祭祀基壇建設(莫角山)のパノラマがある。 展庁三「良渚文明」は、遺物展示の中心で、玉器・陶器・石器・木器・織物など千余点を展示している。特に、玉器に優れ、この代表が神人獣面紋二節玉jである。

 

 

良渚遺址

 

良渚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良渚街道、瓶窯鎮,部分位於湖州市コ清縣下渚湖街道,是以良渚古城遺址為中心的遺址群,總面積34平方公里,遺址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其中的良渚古城遺址是良渚文化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遺址,被譽為“中華第一城”。良渚遺址是實證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規模和水平的地區之一,其重大價的不斷示,已經改變了以往人們對中華文明起源的時間、方式、途徑等重大學術問題的認識,並將繼續豐富人們對中國文明史的認識。

 

 

地形氣候

 

良渚遺址區位於丘陵與平原的過渡地帶,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東苕溪的衝積平原。東天目山的余脈在余杭區彭公附近分為南北兩支向東延伸,將良渚遺址懷抱其中。良渚-廟橋港和東苕溪流經遺址區,形成兩山夾兩河的地理環境。遺址區以東苕溪為界,東部為衝積平原區,西部為丘陵山地區,地勢西高東低。良渚遺址所在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較多,年均氣16℃,年降水量1258.8毫米,霜凍期4個月。區主要種植水稻、小麥等農作物。

 

 

發現和命名

 

良渚遺址發現於1936年,當時西湖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施マ更在今老和山一帶的古蕩遺址發掘時,注意到此地的出土器物與其家良渚一帶常見的出土器物極為相似,便經西湖博物館同意支持,於193612月至19373月間,在良渚一帶進行了三次試掘,發現茅庵里、棋盤墳等12處遺址。出土的陶器中有引人注目的K陶,當時被認為與山東龍山文化類似,開了長江下遊考古工作的序幕。隨後,以K陶、磨光石器和精致玉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遺存在環太湖流域不斷被發現,與龍山文化的差異也逐漸明顯。 195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院的考古學家夏鼐將這一文化類型命名為“良渚文化”。

 

 

遺址分布

 

良渚遺址群的分布範圍北至天目山余脈大遮山丘陵南麓,南至大雄山、大觀山丘陵,西起瓶窯鎮毛園嶺,東至良渚近山。地理坐標為北緯30°2236″至30°2617″,東經119°5641″〜120°328″,東西跨度約11.5公里,南北跨度約7公里。根據《良渚遺址保護總體規劃》劃定的保護範圍面積約42.04平方公里,其範圍分布著135處遺址;重點保護區面積13.47平方公里。這些遺址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共同體,遺址之間存在關聯。多數遺址是在較長時期由連續或間斷的文化活動累積形成的,也有少數遺址如莫角山大型基址、反山貴族墓地是經過規劃、在較短的時期堆築完成。良渚遺址分布面積大、遺址點密集、文化涵豐富,遺存種類多樣,包括墓地、祭壇、村落、大型禮制建築基址、防護工程、手工作坊、農耕區等。良渚遺址群以莫角山為中心,以姚家墩、廟前等為次一級中心,形成中心聚落、次中心聚落、普通聚落的級差式格局。

 

 

良渚古城遺址

 

城址是良渚古城遺址的核心,由宮殿區、城與外城組成,占地面積881.45公頃。宮殿區約0.39平方公里,包括位居城中心的莫角山臺地及其南側的皇墳山臺地、池中寺臺地。其中莫角山臺地整體呈長方形覆鬥,東西長670米、南北ェ450米,高915米,面積約30公頃。臺地為人工堆砌而成。城呈圓角長方形,總面積約300公頃,由ェ約20-60米的城牆圍合而成。外城面積約500公頃,由17處斷續分布的人工臺地構成。城址臺地的堆築高度從宮殿區、城至外城逐降低,顯示出一種等級依次遞減的態勢。

 

 

瑤山遺址

 

瑤山遺址位於良渚古城城址東北約5公里,占地面積66.56公頃。瑤山墓地為高等級墓地,包含一個正南北方向,呈方形的祭壇,用於舉行重大祭祀活動。瑤山墓葬位於祭壇的南側,分兩排排列,其中南排7座,北排6座。墓葬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頭部朝向正南方。瑤山墓地亦與天文觀象測年有關。

 

谷口高壩

 

谷口高壩是良渚遺址外圍水利系統的一部分,位於城址西北的大遮山南麓,占地面積136.41公頃。水壩共有6條,分為東西兩組。壩體均選在山谷的最窄處建造,與自然山體相連。壩體長度約50-200米,壩頂海拔高度25-40米,相對高度10-15米,組各自封堵一個較高山體中的較大谷口。

 

 

平原低壩-山前長堤

 

平原低壩與山前長堤是良渚遺址外圍水利系統的一部分,占地面積349.24公頃。平原低壩位於谷口高壩南約3.5公里的山丘間,壩體長度約35-360米間,壩頂海拔高度約10米,相對高度約6米。山前長堤又稱塘山遺址,位於良渚古城北側的大遮山山前,南距城址約2公里,北距山100-200米。長堤全長約5公里,由東至西分為三段,呈東西走向的曲尺形。壩ェ20-50米,壩頂海拔高度12-20米,相對高度2-7米。 201976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

 

 

 

 

 

 

良渚遺址群的分布鳥瞰 photo by:  www.bilibili.com

 

 

 

 

 

良渚遺址発掘現場 photo by: www.news.hexun.com

 

 

 

 

 

良渚遺址示意図  photo by: www.sasac.ov.cn

 

 

 

 

 

良渚文化の彫刻 photo by: www.163.com

 

 

 

 

良渚古城遺跡 photo by: www.lhxjjjc.gov.cn

 

 

 

 

良渚遺跡 反山“玉j王” photo by: www.yuqing.people.com.cn